做中药的企业很多都要对标日本津村,但是对标的是津村的原料基地管理、品质管理等等。而到民间舆论,说“日本汉方药占据全球90%的市场”的夸大事实的言论一直没有中止过。很多游客一旦有机会到日本,必扫的货就是日本的洋中药,日本中药中最有名的就是日本津村的中药,很多普通民众厚彼薄此,甚至以为日本津村就是全球中药界的No.1了,舔狗洋中药,看不起本土中国药。今天咱就扫这个盲,希望大家能理性和客观看待日本中药或者“洋中药”,增加点中医药自信,看清中国中药和洋中药的差距。
一、“洋中药”发源地在中国
中医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医学,中医药是中国的原创理论发明,富有中国古典哲学底蕴,历史悠久。中医药在国外传播,最成功的就是日本和韩国。
日本的洋中药其实叫汉方药,韩国的中药叫韩方药,他们的根源都是中国的中医药。目前,传统医药三大国是中国、日本、韩国。日本汉方医学是5~6世纪以后,中国中医直接传入或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医学,后来在日本经过多年的演化,成为了日本的传统医学。起源于中国的中医,在中国被称为“中医学”,在韩国被称为“韩医学”。按照各个医学开出的药剂分别被称为汉方药、中药和中成药、以及韩药。由于日本传统医学的主要古籍都是在“汉代”撰写的,因此开始称之为“汉方”,日本捧为经典的汉方巨著就是汉朝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日本汉方药流行的方子,90%以上都是来自《伤寒杂病论》。
所以,中医药的理论源头就在中国,我们何必舍本逐末,迷信所谓洋中药。
二、“洋中药”原料在中国
大家都知道,中药的原料是中药材。中国产出的中药材,大约90%以上在中国当做中药饮片、中成药原料或者食材用掉,10%出口到全球约个国家。日本才哪到哪?日本是中国中药材最大的进口国,日本95%以上的汉方药原料是从中国买的,每年用量非常稳定,大约17亿元人民币。而年,中国中药饮片的市场规模是亿元人民币,这只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如果算上规模以下的,预计妥妥亿元人民币,17亿:亿元,日本那点汉方药,在中国连小数点都排不上,这才哪到哪?一旦由于疫情或其他重大变故,中国给日本断供中药材,汉方药就只剩下名字了!
日本用中国的中药材,在中国加工成半成品,在日本做成成药,贴个日本标签,我们就疯狂膜拜,太不应该!
三、市场在中国,中药大象企业在中国
以上说理论渊源,说原料,也许还不够直观,我们再从终端产品中药市场来说道说道,拿大的中药企业出来溜溜。中国年中成药工业企业销售规模是亿元人民币。而很多人舔狗的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只有亿元人民币。亿:亿,日本汉方药市场又沦为小数点了。
再拿更直观的中药企业规模做个对比,下面是日本津村和中国少数中药企业的对比,大家近距离看看中药和洋中药企业的实力对比,所有金额都换算成我们中国的人民币来对比。
中国中药企业和日本津村年规模对比
所以说:
一个以岭药业,就超过全日本的汉方药企业
一个同仁堂股份一年的收入,是全日本汉方药企业2年的收入
一个云南白药一年的收入,是全日本汉方药企业5年的收入
中国中成药的市场规模,是日本市场的45倍
这才叫碾压!这才是中药和洋中药的真实比例。
四、切勿得意,中药正遭遇两面夹击!
中医中药,不偏不正才叫“中”。看了上面这些,希望你不要再迷信洋中药,但是也不要太过骄傲,中药虽然完胜和碾压洋中药,但是中药在中国的发展也是面临很多压力和困难。
中药在中国医药市场的占比不足25%,中医诊疗量在中国门诊比例占比不足10%!西医药在中国这个客场来势汹汹,而日本的汉方药企业也瞄准了中国市场。因为日本市场基本达到了天花板了,弹丸之地,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而中国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所以惦记中国市场的外企多如牛毛。
以日本津村为例,日本津村从中药材、中药饮片正在布局配方颗粒、中成药等,谋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他们也模仿王健林,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年先在中国拿下亿元!这个亿元,对于中国是小数点,对于日本津村,则超过了日本津村年全年的营业收入。
所以,中药在中国客场的发展,可谓两面夹击,我们中医药人切不可盲目乐观!
日本津村的中国计划
不妄自菲薄,不盲目乐观!防微杜渐,自立自强,深信笃行,这是中国中医药人应有的坚定信念!如果我们再不努力,若干年后,中国的药店里就只剩下西药和洋中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