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上市的扬子江药业,靠什么称霸八省销售 [复制链接]

1#

近日,目录药品一致性评价大限在即,4+7城市集采更是让药企都处在风口浪尖上。同时,一份《医院药品报告·深度观察》的调研报告揭开了年医院前十强药企的销售额占比,而在这医院中,有4家本土药企榜上有名,分别是扬子江、恒瑞、齐鲁、正大天晴。

扬子江药业:取代山东齐鲁跻身TOP3,仅次于辉瑞和阿斯利康;

江苏恒瑞:前进2名,紧随其后;

山东齐鲁:滑落3名,为第6;

正大天晴:取代四环医药进*TOP10。

▲/医院中前十强药企的销售额占比

特别的是,扬子江药业在8个省份中排名第一;

甘肃、河南、黑龙江、湖南、江苏、青海、山西和云南

而辉瑞则在15个省排名第一。

▲部分省份医院中前十强药企的销售份额

所以,医趋势特别的进行梳理,以期管中窥豹,在日益复杂和巨变的市场看看不上市的扬子江药业是如何做到的?

中药是助力东风

年,国家大力推出药占比*策,严格限制医生处方权。西药销售大受限制,中药则因为是十三五大力扶持对象,跳出了“医院改革及年医院药占比需降至30%的规定”,不纳入药占比,得到快速发展。

▲医院西药市场增长率

即使是在医院药品年增长率介于4%-9%,年Q4同比+0的大背景下,中医药还是实现了同比+21.1%,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而在扬子江药业,以中药命名的产品线仅占2/11,但实际上,中药产值占比为高达25%左右。其中,多款药物至今仍带来稳定的市场收益:

消化道疾病用药:比如胃苏颗粒、荜铃胃痛颗粒、神曲消食口服液等。其中,胃苏颗粒上市20多年,累计销售70亿,至今仍每年带来4亿元左右的销售额。

提升免疫力用药:比如*芪精口服液等。

上呼吸道感染用药:蓝芩口服液、苏*止咳胶囊等。其中,蓝芩口服液同类市场占比最高,年及已经成为销售量过亿的单品。

2大品种杀入4+7集采

今年11月4+7集采目录中,扬子江药业共4个产品有进入带量采购目录潜力,其中氨氯地平5.9亿元,右美托咪定1.1亿元,其余产品未过亿,预计合计7.4亿元。

▲年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TOP5

12月6日,4+7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公布,扬子江有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和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入选。

从市场销量增长来看:

成功入选品种将享受4+7城市70%的市场,即全国20%左右的市场,销量无忧。

在谈判成功的药品中,特药销量增长高达53%,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的增幅高达44个百分点。而普药/慢性病药增长较为缓慢,但也十分显著,达22%,增幅为17个百分点.

随着一致性评价获批种类的不断增多,扬子江药业凭借入选产品拿下全国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从细分市场放量潜力来看:

4+7城市集采多为一二线城市,由于大部分集采品种其实已经被纳入省级医保,其实市场量变化不会太大。而随着医保集采和分级诊疗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三医院、医院的会把药纳入临床,扩大销量。

▲版国家医保目录直接列名药品在各线城市的增长率

数据显示,谈判医院的医院高出10个百分点。与一线城市相比,低线城市患者的价格敏感度更高,一但谈判降价,放量更大!

例如,四线城市年Q1销量增长最为强劲,达42%,而且增幅也最大,达35个百分点。但是,一线城市的销量增速仅为四线城市的一半,增幅也最小,仅为19个百分点。

3个首仿药通过一致性评价

不少人认为扬子江药业仅靠中药撑起了业绩,其实不然。扬子江药业的研发实力也不容小觑。今年以来,一致性评价捷报频频,共有5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有3个为首仿。

4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6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内第三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7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蒙脱石散顺利通过一致性评价

8月,“格列美脲片”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截至12月6日,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数量来看,扬子江药业排名第3,前2名分别是华海(8个)、石药(6个)。

曾以板蓝根、胃舒等中医药起家的扬子江药业,经过40多年的持续积累和创新,如今已经成为一家中西药并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并重,拥有多条研发产品线的企业。

▲扬子江药业包含10多个系列,涵盖20多种剂型、多个品规的产品体系。

▲医院中主要治疗领域的销售份额

根据医院中主要治疗领域的销售份额,排名前三的治疗领域分别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抗肿瘤与免疫调节剂和消化与代谢系统,这三大治疗领域共占比47%的市场份额,同比分别为:+3%、+8%、+7%。

扬子江药业均有所布局,连续4年拔得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头筹,甚至在中国市场超越阿斯利康、罗氏等诸多外企在8省稳居销量榜首。

制药一体化下的挑战

中药和西药的双轮驱动让其业绩得以一定的保证,但也面临着双倍的挑战。高度集中的扬子江药业内部也面临着挑战。

①子承父业后是否上市?

扬子江药业CEO徐镜人素来以不负债、不上市的坚决态度示人,其子徐浩宇则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公司上市是必须的,兼并收购也是必须的,因为现在比的是实力、思维和资本。比如他自己创办的爱源股份,在年6月登陆新三板。

作为一个高度集中的企业,扬子江药业一旦核心职位交替,公司既定不上市*策发生变化也不一定。如果上市,扬子江药业能否经受住资本市场的考验?

②中药企业的转型难题

对中医药企业来说,国家*策阴晴不定:

国家医改对中医药并没有出台诸多限制,甚至还给中医药颗粒、饮片大开绿灯;

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纷纷成了辅助性用药,在最后还有按病种付费这一关口。

综合看来,国家并没有中医药定为治疗疾病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医院处方快速放量已经走不通了,转型迫在眉睫。如何找准中药产品的市场,觅得一线生机成为整个中药企业的共同命题。

③中国创新药亟待突破

今年11月,普华永道发布了《全球创新企业强》。其中在医药领域,罗氏控股则以亿美元的研发支出位居总榜单第8名,而中国排名最靠前的恒瑞排名为,创新能力相距甚远。

中国医药行业:

化药还在补课——一致性评价;

生物药,大部分在处于从MToo到MBttr的发展过程中,即使大热的PD-1也概莫能外。

何时能研发出一款重大创新药,迈入全球创新第一梯队,既是中国化药企业的共同挑战,也是扬子江药业需要正视的问题。

综合看来,扬子江药业之所以能成为8省销售冠*,借了国家扶持中医药*策的东风,同时在产业链的研发,仿制药,首仿药的系统化布局上有其独特的定位,在中国,未来只有几款仿制药的药厂的生存会非常的艰难,对于有持续研发投入,有仿制药眼光和管道,和全球视角的公司反而是一种巨大的机会。

设置好星标

就能第一时间收到医趋势的消息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