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585947.html引言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经济史中毫无疑问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伴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异常活跃,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战后罕见的持续的高速增长,自年4月复苏以来到年第2季度连续扩张个月,成为美国自年发生经济周期波动以来最长的扩张期。
尤其
是在克林顿*府时期
,强劲的经济增长与低失业率、低通货膨
胀率、低财*赤字表现突出。
在克林顿的第二届任期内,每年的经济增长达到了4.5%,失业率降到了4%,通货膨胀控制在3%以下,联邦预算也在数十年后于年首次出现盈余。
这种“一高三低”的理想状态在美国经济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也是传统经济理论所难以解释的,因此很多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新经济”。根据美国《商业周刊》的提法,新经济具有以下五大标志1)信息技术设备投资猛增;(2)利率保持低水平;(3)出口大幅度上升;(4)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5)公司利润逐年递增。
而美国进步*策研究所则将新经济定义为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大致是知识经济的概念。但不管怎么说,新经济时期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现象,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变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和影响深远的经济转型,即从工业经济社会向信息、数字和知识经济社会转变。
新经济条件下,影响经济运行的多种因素发生了深刻变化,货币*策和财**策既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因,同时它们的关系以及协调配合在新经济条件下也具有了新的涵义。
新经济的主要特点、影响及其动因
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国经济前所未有地实现了低失业、低通胀下连续多年的稳定增长。从年第1季度到年第2季度,美国实际GDP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令其他西方国家望尘莫及。
与此同时,失业率稳步下降,由年的7.5%降到年的4.3%,创造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达到了所谓的“充分就业”水平;通货膨胀却没有按照菲利普斯曲线模式上升,年均通胀率只有2.5%,低于前10年10%的水平。美国经济发展的这种理想状态,是二战后历次经济周期发展中所没有遇到过的。
二是以计算机和信息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发展在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年9月,克林顿率先提出投资亿美元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标志着美国以信息化为主的高科技战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而紧随其后的硅谷崛起直接导致了信息革命的诞生。
到年,美国企业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资第一次超过其对厂房设备的投资,表明美国已实现从后工业社会向信息、知识社会的历史性的跨越式转变。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成功的结构调整以及技术和制度创新,使美国的市场机制比以往更加灵活,创造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繁荣。
可以说,信息革命使美国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结果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大提高,为美国在低通胀、低失业率下的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根本动力,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推迟了衰退到来的时间。其特点和作用大致表现在1)信息产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电讯业和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经济成长的最大发动机,其快速增长不仅使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长,而且也大大刺激并带动了美国所有经济部门的增长。从年到年,美国电脑软件业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高出美国整体经济增长率数倍。电脑软件业在美国产业排行榜上从年的第5位跃升为年的第3位,成为仅次于汽车和电子行业的第三大产业。
与此同时,由于信息业的大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发动机”产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0%以上,说明美国经济结构已从制造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2)信息技术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一直徘徊在1.5%左右。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的高水平,年为2.8%,年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3.9%,尤其是服务业的领先地位更为突出。
例如,美国商业零售业效率相当于日本的2倍,电信业效率相当于德国的2倍。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其影响力、冲击力和带动力与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驱动力不同,能够直接或间接波及、渗透到国民经济中的所有部门、所有经济活动,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企业经营方式以及整个经济的增长方式与增长途径等。
据测算,信息产业可以提高生产率,从而带动国民经济每年增长0.25%0.4%。年,美国信息业等高技术部门在GDP中的贡献率为27%,而同期两大传统支柱产业民用住宅和汽车制造业的贡献率则分别只有14%和4%。
同时,由于高新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美国的传统产业也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既能使公司改进对消费者的服务,又能降低交易费用、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这必将大大提高生产率,促进实际产值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新科技带来的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简单的量的增长,而且更多的是质的飞跃。
这是与以前时期明显不同的。(3)信息产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矛盾。由于信息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大,因此,其就业倍增效应也比一般产业高。从就业比重来看,美国其他行业均呈下降趋势,只有服务业是上升的,而上升幅度最大的又是其中的信息业。从年到年,美国加工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从25%下降到14.3%,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则从12%上升为27.5%。
到年,美国信息业从业人数高达万人以上,为各行业之首,而汽车、飞机、船舶、铁路、航天制造业加在一起从业人数不过万人。三是全球化为美国经济增长创造了空前的市场规模。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产品、服务和资本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化大生产,高速度、大容量地跨国界流动,各种资源的利用也大大超越国界。
在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的推动下,以全球化为特点的资源配置取向的趋势日益明显。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规模最大、高科技最发达、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处于这一环境下,受益也最大。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和输入国,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直接获取了巨大的收益,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对外贸易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极有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出口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每年新增万个与出口有关的就业机会。到年,与出口部门相关的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已超过25%,其中以信息为主的高科技产品占整个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5%。
其次,美国还利用巨额贸易逆差和外资弥补储蓄与投资缺口,使美国获得廉价的进口商品和资产。美国是当今世界贸易逆差最大、资本净流入最多的国家。年底,外国人拥有的美国金融资产总额已达6.6万亿美元,累计的国际净债务已相当于GDP的18%。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目前美国实际上利用着全世界净储蓄额的70%以上。
外国资本不仅弥补了美国的巨大贸易逆差,重要的是还弥补了美国商业投资的不足,支持了美国新经济和狂热的股市,并为美国企业向全球的贸易、金融和投资扩张提供了资金支持。可以说,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所出现的贸易逆差不是竞争力削弱的结果,而是经济强劲、国内需求十分旺盛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的结果。
最后,美国还积极利用跨国公司推行其全球化战略。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和经营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扩大了美国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实现了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降低了系统风险,从而推动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在《财富》杂志每年评出的全球盈利最多的50家跨国公司中,美国始终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全球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出现了有利于其国内经济增长的良好环境。从微观上来看,经济全球化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产业转移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使得美国国内企业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高科技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在集约型经营基础上又有创新,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成为经济增长的新要素。
例如,在美国的出口商品中,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通讯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已占到40%以上。从宏观上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助于降低其国内通货膨胀率,从而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美国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难以提高产品价格,于是转而设法解决成本压力。
结果劳动力趋紧不是抬高了工资,而是鼓励企业更多地投资设备、技术和员工培训,这些做法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使通货膨胀压力得到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替代关系。四是企业组织形态发生了变化,规模呈现两级化发展趋势。
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全球性生产过剩,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求企业的组织制度表现出足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内部改组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变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企业规模也呈现两级化发展趋势。
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竞争优势。年后,美国掀起了第五次兼并收购浪潮。仅年美国企业兼并的交易额就比年猛增近50%。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并购是企业从战略上考虑的巨额投资行为,以跨行业、跨国家的强强联合,垄断化为主要特征,主要集中在电讯业、金融服务业、医药业、传媒领域及国防工业等在美国已经发展成熟的领域,以抵御欧洲、日本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控制销售渠道,争夺全球市场份额,降低开发成本。
与此同时,小企业的发展也不逊
色
,在美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美国经
济的活力和创新动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历届*府都非常重视发展小企业,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干预*策对小企业进行具体扶持和帮助。
小企业充满灵活性,在某些方面大企业是无法相比的。当大企业因兼并或提高管理效率而裁减劳动力时,中小企业开辟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行重新设计、优化组合,保证了经济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年,仅一年的时间里美国中小企业的数目就从万增加到万,雇用了劳动力总量的50%。此外,在创新方面,小企业同样也是经济的助燃剂。
美国管理与预算局指出,20世纪50%以上的重要创新发明,都是个人发明家及小企业的成果。五是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在经济强劲发展的背景下,美国金融市场也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发展状态。股市、汇市、债市全面高涨,特别是美国的股票市场。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只有5.7%的家庭拥有股票,到年已有51%的家庭持有股票,股票投资者超过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年初的点上涨到年1月14日的最高点.98点,纳斯达克指数到年3月6日已经达到了.62点。美国新经济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
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走势与医疗卫生的相对价格大幅度下降、世界石油价格持续走低等临时性的价格好运因素;从中期来看,是良好的宏观经济*策因素。从长期来看,是诸如放松管制、全球化以及创新等一系列因素。
此外,新经济的出现还有一系列制度因素,例如*府管制改革、企业制度与治理结构的变革与创新、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演化,等等。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十分重视经济增长中技术和制度的作用,认为商业周期还有另外一个基本过程即发明创新的过程。
因此,*府必须实行促进技术进步、鼓励发明创新的*策,“经济*策最主要的工作是创造支持技术变革的一种制度环境”,并且应保持一种能容忍甚至鼓励创造性破坏过程的*策态度。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使得新经济的态势如此良好。
新经济带给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美国长期的结构性变化趋势。新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结构、功能和规则的量与质的变化,表现在美国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公司结构、产品结构等各个方面。
可以认为,20世纪90年代这一轮的经济成长,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经济不但使美国保持了持续的经济繁荣,而且使其拉大了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继续保持了世界经济火车头的领先地位。
年,美国的人均收人要比其他主要的工业国家高出20%,然而新经济的强劲发动使这个差距进一步拉大,年达到22%。正如荷兰经济学家LusSoete所说:“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为这是二战后第一次出现增长失衡科技领先的国家。”但是,新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不等于简单地否定了商业周期等经济规律,它只是改变了周期规律的作用机制和周期波动的表现形式。
结语
周期循环将会出现新的特点,可能以长扩展、短衰退相交替或以长扩展与增长性衰退相交替方式运行。正如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所指出的,重要的是,要分清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化,分清大量密集使用某一资源形成的暂时的快速增长与长期成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