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借壳上市在A股并购重组市场一直扮演者“风向标”的意义。对于经营基本面优秀、体量较大,或者成长性较突出的公司而言,如果它们多数在A股寻求借壳重组,说明A股的吸引力较高,也说明IPO较难。反之,则说明A股的吸引力不足,或者IPO的性价比更高。
不过,自从证监会年9月出台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来,A股并购重组的“虚火”比以前消褪了很多,特别是视同IPO进行审核的借壳交易,几乎在市场上绝迹(年发布借壳公告的上市公司尚有20家,到年就只剩6家)。也正因为如此,市场上仍在推进实施的借壳重组交易,就有了不同寻常的分析和借鉴意义。接下来,牛牛金融研究中心将主要从交易安排和标的公司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罗欣药业借壳东音股份(.SZ)的案例。
“三步走”计划的背后,是“同股不同价”的8.6亿
从具体的交易安排来看,罗欣药业本次借壳上市交易采用了“三步走”形式,相比A股市场常见的发行股份购买标的公司股权而言,显得更为曲折:
作为被借壳一方,东音股份于年4月份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主营各类专业水泵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3年来每年都创造了过亿元的净利润,并非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ST类公司。东音上市刚满三年,去年8月还发行可转债募资2.76亿元,用于建设周期三年的“年产万台潜水泵项目”,截至去年末已经累计投入2.11元。结果到了此次重组就只留下分红和预备还债的钱,剩下资产全部转出上市公司体外,这种几近于“连根拔起”的做法,颇为值得玩味。
不过比起东音股份,更加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