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工业园区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复制链接]

1#

亳州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

摘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谯城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加快皖北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断加大园区扩容升级和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加快园区项目建设步伐。目前亳州工业园区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端产业极地,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关键词:工业园区;发展;途径

绪论

亳州工业园区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位于亳州市城区西南部,隶属于谯城区。园区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拟扩区到36平方公里。经过7年的建设,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五纵十二横”路网基本形成,可通车道路达56公里,水、电、气、通讯各类管网和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到位。工业园区曾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安徽省劳动关系和谐园区”、“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年8月又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亳州工业园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工业园区产业有特色,发展势头好,为谯城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的蓄势作用,将被打造成为工业大发展,商业大繁荣,生活聚居地的美好园区。

一、亳州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的成就

1、亳州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及产业状况

年,园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完成工业总产值61.5亿元,同比增长68.1%;实现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6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同比增长95.6%;完成财政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63%。年度,亳州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工业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3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7亿元,同比增长55.3%;实现财政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96.9%。

亳州工业园区目前在建及签约项目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46个(工业项目26个、专业市场6个、商住小区6个、政府投入基础设施项目8个)。年在建项目5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新开工项目2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新签约项目25个,合同总投资83.5亿元。

亳州工业园区规划重点发展中医药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新型建材、电子科技产品和新能源等五大产业。目前,该园区企业进驻已有家,其中工业企业家,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园区已经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

2、成就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城融合不断升级

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年开发园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4.7亿元,已建成面积总计25km2。这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我市招商引资的投资环境,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而且带动了一批新城区建设,扩大了城镇规模,加快了城镇化步伐。全市城镇化率从年的25%提高到年的39%,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由于工业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既吸引了大批企业入园,逐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又加快了城镇建设,产城融合不断升级。

(2)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产业发展优势显著

在新形势下,全区上下努力拓宽招商渠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主动地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特别是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需要转移和扩张的产业,着力承接和引进与工业集中区现有产业相配套的上下游项目。珍宝岛药业、杉杉服饰、安踏喜宝鞋服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园区,济人药业、联滔电子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截止到年底,亳州工业园区共引进内资项目家,引进外资项目15家,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招商引资有效推进了亳州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现代中药、能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及绿色照明、服饰印刷和商贸物流等产业集群。亳州工业园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特色鲜明,为全省乃至全国之最。

(3)社会就业稳步提升,政府税收较快增长

政府通过大力推动工业园区区建设,引进优势重点产业和大型龙头企业,努力拓宽财政增收渠道,着力扩大社会就业,实现了政府财政税收和社会就业的双重增长目标,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事业的良好健康发展。截止到年12月,亳州工业园区共实现财政收入3.25亿元,劳动就业3.47万人,每平方公里实现税收万元。工业园区企业在促进社会就业、稳定政府税收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改革开放继续推进,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园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齐头并进,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近年来我区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不仅配强了园区管委会领导班子、充实了管委会力量,更是修订和充实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完善了外商投资审批办证制度,筹建成立投资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服务承诺制,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创造良好的引商、安商、富商的社会软环境,受到投资者的赞誉。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环境的优化,有效地促进了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投资,带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亳州工业园区存在问题分析

(一)园区规划不完善,存在扩区问题

亳州工业园区管理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机构职责范围还不明晰,园区管委会责、权、事不统一,从征地拆迁到基础设施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各种证件办理,从项目确认到政策兑现等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由于我区是在国家土地资源严格管理背景下开始起步的,土地指标成为园区发展的一大瓶颈,建成区基本无地可供。部分预审通过的项目仍在等地落户,严重影响项目落地和招商引资,园区亟待扩区增容,既表明园区发展势头好,也反映了园区在规划与建设上尚缺乏预见性。

(二)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链条短

应该说,我区在编制发展规划中,对园区的功能定位、主导产业都有明确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急于招商落户见成效,使引进企业的行业属性、质量与规划目标产生较大偏离。存在的问题是,产业定位不明,招商思路较乱,引进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低,无法与区内企业产生关联协作,较难组织起有效的产业链条。主导产业销售收入所占比例不高,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链条短,是园区的突出问题。

(三)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技术水平较低

由于我区工业经济基础尤其薄弱。非农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对园区的企业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园区不仅企业数量少,而且普遍规模较小。更为突出的是,园区有许多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增加投入和铺新摊子,实行的是外延式扩张,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致使园区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在皖北地区还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四)投资强度与土地产出率不高,投资效益较低

亳州工业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销售收入低于皖北47家省级开发园区的平均水平,表明工业园区项目规模偏小,投资效益较低。比如供地往往跟着投资商意愿走,要多少给多少,宽打宽用的现象较普遍;又比如,基础设施效益也很低,一些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大绿地等大量占地。加上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主导产业雷同现象的存在,致使投资强度与土地产出率不高。

(五)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严重不足

亳州工业园区产业开发模式单一,融资方式单一,主要依靠土地财政、政府投入、上级补助和银行贷款,没有形成市场化经济园区发展模式,造成资金缺口巨大,严重制约园区的发展。园区人才培育机制不完备,缺乏专业型、复合型的高端人才,产业工人的储备不足,难以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园区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空间不广,也导致招工难或引得进、留不住,人员流动性较大。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严重不足,对园区的发展造成很大约束。

(六)基础设施不配套,配套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虽然园区普遍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投入园区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少,主要靠政府财政支出,造成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硬件设施不配套等问题较为突出。另外,园区技术研发、担保、信息、质检、生活服务、管理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极其滞后,也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七)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节能减排约束大

由于园区设立过程中未编制区域环境评价,建设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缺乏充分的分析,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环境总量指标,对周围环境(水分、河道、大气等)的承载能力不甚清楚,加之园区产业结构偏重,园区污染总量难以控制,可能使环境容量超载,污染物集中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加,园区发展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难以估计,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另外,由于我区工业基础薄弱,能耗及废气等排放基数小,而现行的考核办法又以此为基数递减,在我区工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园区节能减排的约束增大。

三、解决途径

(一)完善发展规划,培育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园区

科学编制规划。按照构建三大体系的功能要求,编制总体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相互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工业园区规划要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住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强城市现有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集中供热、污水垃圾处理、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与工业园区的共享和相互衔接。

加强园区品牌化建设。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实施品牌输入和培育战略。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加快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探索主导产业的入园企业使用统一品牌的路子,提高特色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重点培育中药饮片和中药养生食品品牌。

科学制定特色品牌园区认定办法,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和本地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集聚优势行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和优势资源,形成支撑组团产业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园区按照争创全国性或地方性品牌园区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发展产业基础好、工艺技术和产品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完善配套功能,努力打造特色明显、功能集成、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园区品牌。

(二)严格准入标准,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向挑商选资的转变

随着亳州招商力度的加大和招商方式的创新,近年来大批客商涌入,众多项目落户园区。事实证明,尽管园区的区位优势比不上皖江地区,但在中部地区各省开发园区土地指标偏紧的大环境之下,产业转移的趋势还是有利于园区从“招商引资”向“挑商选资”转变。过去由于招商心切,饥不择食,只“招”不“挑”,因而招来的项目也难免良莠不齐。有的项目不仅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资源消耗高、经济效益差,而且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近年来,沿海产业和资本正呈现加速向内地转移的势头。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凭借资源禀赋的优势,园区在相关产业承接上正面临许多难得的机遇。机遇不容错过,项目确需争取,但我们再不可粗放式招商,而应学会精挑细选,招“大商”,招“好商”

“挑商选资”,关键是设立“高门槛”的准入标准。对引进的项目,要在科技含量、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设定“门槛”,不达标的,投资额再大也坚拒门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亳州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收益再好也不准进入。招商引资要更加注重引进符合国家产业导向、能够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企业;更加注重引进产业层次高、有利于产业升级的企业,特别是带动力强的大企业。

(三)強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遵循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完善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综合交通网络。推进联结工业园区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涡河航道改造,建设一批快速交通连接线,配套建设码头、物流园区等设施,对接区域性骨干交通网络,增强工业园区对外联系。

能源保障体系。优化工业园区能源资源配置和项目布局,建立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强电网改造,扩容变电台站,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加快加气母站、子站建设,天然气供给基本覆盖所有工业园区。

水利基础设施。参照国家规定的防洪除涝标准,继续加固堤防,整治河道,兴建泵站,完善工业园区内部雨水管网,全面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构建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和超标准洪水、内涝应急保障体系。

高速信息网络。加快建设工业园区信息骨干网络、高速交换网络平台、基础信息数据库等,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建设电子政务、招商引资网络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提升工业园区信息化应用水平。

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园区功能转型。园区规模较大、功能齐全、已成为城市一部分的园区,要加快发展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业,加快与城市融合发展,推进由综合功能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变。

(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升园区项目承载力

亳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工业园区的部分项目占地面积大,产值相对比较低,土地利用效率低,产业层次不高,浪费土地现象严重,影响产业园区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今后工业园区的重大举措。

首先,必须严肃查处低效闲置土地,严格规划控制,依法节约集约用地。对园区已经落地企业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个建立档案。对于取得土地而没有达到投入建设标准,或没有投入建设,甚至闲置土地的企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惩治措施或收回土地;对于已经建成投产的企业,根据其生产现状和当初的项目设计产出进行比对,看能否达到预期的产出目标,如果没有达到的,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加强对园区土地使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园区项目用地约束机制,实行园区供地用地的全程监管,坚持把园区有限的土地资源优先配置给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依法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

其次,严格新上项目的审查。对以后新上报建设的项目,在土地利用上应紧紧以节约用地、集约利用为核心,在园区的定位上,从产业层次、投资强度上设定门槛,做到“招商选资”,土地供应将根据项目类型和性质,依据国家和省制定的用地定额指标供地,严防用地指标浪费。

(五)拓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

发挥现有工业园区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园区的信贷力度,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创业投资。工业园区适时组建工业建设投资公司和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建设资金。

首先,银行贷款是最为常用的建设融资手段。利用贷款在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前应用起来比较方便。可以把政府的资源优势和公司的融资功能充分结合起来,为工业园区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二是信托计划。信托产品有多种,但其性质都是比较一致的。发行信托计划一般周期较短(2年),对项目要求比较苛刻,要求利润率高。信托产品目前的平均发行成本占融资额的8%左右,比贷款的成本高。因此,对工业园区以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为目的进行融资,信托计划显然不优先采用但要重视采用。三是发行债券。债券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企业可发行企业债券,政府则可发行政府债券,包括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四是利用外资。利用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是可行的。利用外资在经济发达已经成为工业园区项目融资的常用手段。但外资对项目是挑剔的。如果要得到外资的支持,政府一定要给予一个稳定收益的担保。五是项目融资方式。特许经营,如BOT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节约财政资金,减轻政府负担,并分散政府风险。这类方式也能有效地减轻政府部门的资金压力。施工承包商垫资,并交付履约保证金的“先垫后偿”方式:实践证明,这种“先垫后偿”的方式也是加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但必须挑选真正具备垫付资金实力的施工单位,否则会导致拖欠工程款等社会问题。六是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提高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改善保险结构,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加快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保险资本流入,鼓励各类经济主体参与保险事业。

(六)构建“政产研”实体联盟,推进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

政产研“金三角”的技术创新机制,是由企业“出题”、政府“出资”、科研机构“出智”的政、产、研紧密型、实体化、股份制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机制。因为企业在循环经济第一线,最知道技术创新应从哪里突破,由他们“出题”,政府以一部分财政资金“出资”,向高校、科研机构招标,由他们“出智”,同企业一起技术攻关,企业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研究成果归企业使用,科研机构获得知识产权,政府的投入收益也转化为股权,就可形成有力度、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机制,从而能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为现有工业园区奠定产业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园区负重进奋、加速崛起的关键历史阶段,亳州工业园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进一步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创造崛起条件。

总结

围绕企业关键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产业创新联盟,全面提高研发水平。加大对国外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力度,加强消化吸收,增强再创新能力。加大政产学研合作的重点企业建设。按照科技创业和企业创新的要求,突出企业在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根据企业创新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企业政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和途径。对技术创新需求强的企业,要多形式、多渠道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对关键技术、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合作开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晋秋.博采众长,创优质大学科技园区[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3:74-76

[2]林烨.浅谈外国大学科技园对我国高校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启示[J].中国科技产业,,7:15-17

[3]夏光.校区、园区与社区“三区联动”自主技术创新的模式、机制及实证研究[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4):20-30

[4]潘懋元.大学城将是高等学校成为经济社会中心的重要基地[J].高等教育研究,(2):37

[5]AymondW.smilor.ManagingtheIncubatorSystem,IEEETransactiononEngineeringManagement[J].London:UCLPress,.8(3):-.

[6]钱平凡,李志能.孵化器运作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孵化器产业的发展对策[J].管理世界,(6):20

[7]梁琦.高科技产业集聚的新理论解释[J].高新技术产业化,(3):7-8

[8]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书馆,:50-65

[9]罗秋明.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J].经济师,(10):-

[10]陈万里.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区发展追溯[J]..经济研究导刊,(33):-

[11]袁传荣.中国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途径和模式[J].中国科技产业月刊,(85):22-24

[12]陈长坤.国内奇葩—大学科技园区[J].科技信息,,4:15-18

[13]刘立.济南迈出西进一步,西部蓝图规划披露[N].证券日报,,9:2

[14]袁新敏,高长春.大学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类型与模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8(15):32-34

[15]黄露玲.济南启动“双百工程”,都市圈城际铁路今年开工[N].大众日报,,3:2

[16]巢静.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区公共设施设计研究[D].山东:山东轻工业学院,

[17]长清区三季度地域生产总值[EB/OL].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