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0年贝达药业股东大会QA环节回忆整 [复制链接]

1#
白癞风 https://news.39.net/bjzkhbzy/210831/9387685.html

来源:雪球

1、恩沙替尼未来销售前景怎么样?未来3年的新产品里面有没有重量级产品?

万江:贝美钠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和色瑞替尼,去年这三个产品在中国的年销售额接近30个亿,我们的数据非常好,一线实验已结束,pfs是目前一代和二代alk抑制剂中时间最长的,我们是alk中me-better的产品。我们暂时的挑战是今年没有医保政策,会走自费市场,但是我们会参加今年的医保谈判,一定会成功纳入明年的国家医保目录中,进入医保之后我们会用最快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越前面三个任何一家alk抑制剂的厂家。贝美钠未来的前景不会差于凯美纳在egfr通道在中国的表现,因为egfr通道竞争异常激烈,一代二代三代,进口国产都有,而alk抑制剂至少在未来三年只有进口药。alk这个市场是足够大的,30个亿的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其中一半,这是我们对未来2年3年alk市场的预估。

丁列明:egfr三代药和都是大药,当然mil60本身是个大药,但是后面竞争比较激烈因为生物类似药大家仿的比较快。应该说贝达后续的产品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也是我们从一开始开发制定的方针。再后面的产品线要看临床数据和推进的速度。

2、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暂停是什么情况?恩沙替尼一线的中美双报和授权是什么进度?现在是什么情况?快速审批是什么进展?

丁列明:术后辅助审医院核查环节,暂停不是这个项目评审停了,是在等核查结果的汇总,这个汇总以后就又重新启动后面的流程了。这个是优先审评的品种,所以相信不会等的时间太长。

恩沙全球申报的事,刘福强副总裁作为该项目负责人在统筹,在顺利推进中,时间上肯定今年年内可以报上去。授权还在谈,他们很多要等报上去后确认,这个也可以理解,报上去对他们来说心里有底了。

在申报前沟通,在流程中。

的申报,我们也提交了申请能不能纳入优先审评的程序,资料他们已经受理了,能不能优先审评我们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因为从临床需求来讲已经看到有两个国产药上市了,所以临床的紧迫性不像以前那么紧迫了,假如不列入优先审评可能会差3个月左右的时间。

3、治肿瘤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小分子,一个是大分子,网上说大分子未来会更好一点,想听听专家的意见,未来谁会发展的更快?它带了一个眼科的适应症,它作为一个抗癌药药卖很贵,又作为一个眼科药,怎么定价?

丁列明:简单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个两个是可以互补的,不是竞争关系。为什么我们布局了小分子又布局了大分子,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适应情况,这样每个方面的市场都可以占领。第二它们可以联用,提高一些疗效,所以不要局限一定是大分子还是小分子,其实这个跟临床需求有关,只要能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都有市场机会。

眼科病的使用和肿瘤病的使用很大的不同就是安全性要求不一样,眼科病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所以现在采取的策略是和美国的一家公司合作,改用眼科球类制剂,不用全身用药,因为全身用药它的副作用很多病人不愿接受。这样一改以后,跟肿瘤药完全分开了,肿瘤药是全身用药,它是局部用药,至于怎么定价,到时候根据市场来定。

4、公司H股上市的推进情况是怎么样的?毛力副总裁离开对公司上市是否有影响?

吴灵犀:对港股的影响,毛教授离职其实没什么影响,因为年报的数据已经更新到联交所,毛教授从公司离职的信息也已经更新到招股书里。整体的进度是如预期的,大概会在4月底5月初完成联交所聆讯,如果后面进度顺利,市场允许的话可能很快就启动发行了,所以正常预期应该5月份还是有希望。

5、凯美纳或者同类产品会不会搞集中采购?

万江:集中采购的要求是专利过期,有两个以上仿制药的品种,我们的凯美纳目前还在专利期,专利到年,在专利没到期之前或到期之后没有同类仿制药,我们都不具备被要求参加集采的标准。

我们已经面对吉非替尼的集采,事实上证明这几年并没有对我们的业务产生不良影响。

6、MCLA-在海外是否有一定的权益?

李盈:和强生是相对比较相似的,现在国际上一共就3家,强生,国内是岸迈,然后是我们。海外权益签的是一个相互的,因为大家是一起开发药学部分,所以在海外我们会有相应的里程碑和提成,具体数字因为没有公告不方便讲。

7、2月份丁总的股份在元左右减持,这个是基于对价值的什么判断或考虑?

丁列明:讲到减持,一路上我们都有股东减持,美国的股东30几块(可能是倍,听不清楚)也在减持,你觉得不可理解他30几减持干什么?减持可能是指贝成,贝成是我们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一个合伙企业,一方面本身大家有一个约定,他们有个人的需要就可以减持,的确这帮人奋斗这么多年了,大家看到工资收入是不高的,包括万总当时从外资企业跳进来时收入降了一大截,眼前利益牺牲很多。那么现在贝达上市了,差不多这些人也来了10年了,到了一定位置也有改善生活的需要。这个时候满足他们的需要减持一部分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大部分是留着的。我可以告诉你另外一个信息,像我们家炳博士,他在多还在增持,这个我们也没有要求他,他是买了以后告诉我,也发公告,说明他自己觉得应该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买进去了。减持和增持都是非常正常的,总的你要看贝达整个项目的推进、公司的发展以及团队的成长,我想这个是最重要的。

作者:mamoth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