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第一篇: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讨论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研究。方法选择躯体化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根据心理特点分析使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护理有效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以及日夜变化、SCL-90各个因子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躯体化障碍患者中使用根据心理特点分析的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心理特点;护理方法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疑、敏感,以及反复多变的躯体不适主诉等症状[1],原因是由于环境因素以及遗传易感性导致[2]。该病病程会呈现慢性波动,症状涉及全身系统和部位,患者现出对于身体状态的过度担忧[3]。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行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本文就此选择躯体化障碍患者40例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躯体化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0~60岁,年龄均值(38.12±1.71)岁。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1~61岁,年龄均值(39.02±1.88)岁。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差异较小,可以比较(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心理分析
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具有疑病、主动求治,以及焦虑抑郁心理。(1)很多患者会过分担忧自己的健康情况,或者认为自己已经出现严重的疾病;患者对自身变化非常敏感,一些微小的变化都会造成精神紧张,甚至将一般症状进行曲解、夸大;缺乏自信心,依赖他人,患者会经常认为自己出现严重疾病,而主动求医,虽然检查后发现不符合,经过医生耐心解释,但仍不相信。(2)躯体化障碍患者大多都有很长的就诊经历,在神经内科、内科、内分泌进行各种脏器、血液等检测,对检测结果呈现怀疑态度,还会对医生解释示失望。(3)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承担较重的经济负担,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易怒、烦躁、失眠等。在求治过程中,无法照顾家庭、胜任工作,耗费较大的精力、钱财,感觉无法痊愈,出现抑郁情绪,甚至发生自残、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
实验中根据心理特点分析使用针对性护理。(1)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宣教,用热情态度接待患者,减少患者的不安全感,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加强与患者交流,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鼓励其正确面对疾病,以纠正患者的性格缺陷;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員要以温和的服务态度进行合理的解释,增加患者护理配合度。(2)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让患者正确客观地认识疾病,判断现实状况、周围环境。在交流过程中,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忽略躯体症状,减少焦虑感。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日常的活动以及缓解压力的方法,辅助实行生物反馈、放松等物理治疗。(3)通过对患者实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纠正病态心理。在患者出院前,需要反复叮嘱其坚持用药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使用正确客观的态度处理生活中各种问题,以预防病情复发。
1.3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的护理总有效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以及日夜变化、SCL-90各个因子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其中,SCL-90各个因子评分中包括评估患者的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敌对、精神病、偏执等,分数越高,示精神状况较差。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测。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护理总有效率的情况
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1。
2.2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的情况
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比(P0.05)。见2。
2.3两组的睡眠以及焦虑情况
两组的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以及日夜变化相比(P0.05)。
2.4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0.05),见4。
2.5两组的干预前后的SCL-90各个因子评分的情况
干预前,两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等SCL-90各个因子的评分相比(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等SCL-90各个因子的评分相比(P0.05)。见5。
3讨论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临床现多样,反复出现躯体症状的心理障碍疾病[4]。患医院各个科室就诊,但治疗效果不理想。研究发现,该病单纯应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5~8]。而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9~11]。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技术以及理论,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安慰[12~14],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治疗、预后、转归等情况,以提高治疗的信心,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此外,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使得患者在掌握自我减压、控制情绪方法的同时,还能得到家属的支持和关心,进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第二篇:舒适护理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在阑尾炎患者手术护理中开展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年2月~年2医院接受闌尾炎手术患者30例,将所有患者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舒适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指标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及时改善,依从性明显增强,术后排气时间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并发症较少,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组间各指标结果对比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展舒适护理干预,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增强患者身心舒适度、配合度以及促进术后身体恢复起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舒适护理;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阑尾炎属于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多发生于青年男性群体,该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阑尾腔内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导致阑尾黏膜损伤。急性阑尾炎发病时,患者出现严重的腹痛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发热以及恶心呕吐症状,若病情未能得到及时控制[1],会导致阑尾管壁发生坏死穿孔,甚至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安全。当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2]。但因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加之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度,从而产生过度焦虑、恐慌情绪,严重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率及安全性,所以需要良好的临床护理配合[3]。为此,此次研究笔者详细分析了舒适护理服务在阑尾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护理方法
1.1基础资料
筛选我院年2月~年2月期间接收的3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抽取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值为(48.0±2.5)岁;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值为(48.5±2.6)岁。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值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已通过临床检查确定符合阑尾炎手术标准;(2)临床资料均完整;(3)存在呕血、黑便、头晕、口渴及肢冷等症状;(4)患者和家属已对此次研究内容进行了解,经协商自愿签署执行书。
排除标准:(1)存在智力和语言功能障碍;(2)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3)患有精神疾病;(4)存在恶性肿瘤;(5)并发器官功能衰竭;(6)合并颅脑肿瘤;(7)存在心血管疾病以及肝肾脏器功能病变;(8)存在手术禁忌症;(9)患者和家属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对照组手术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手术治疗期间给予舒适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术前巡回护士要做好患者的病情以及风险因素分析,开展针对性的认知教育、心理疏导和手术准备工作;同时,加强对手术器械以及手术室内的卫生消毒处理,确保达到无菌标准。(2)健康宣教:由于多数患者在手术前存在过度焦虑、恐慌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通过耐心的语言交流,运用专业术语对患者讲解疾病发生的因素、手术过程及重要性,告知患者严重不良情绪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通过一对一教育、播放视频短片、运用网络
1.3观察指标
(1)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每项指标满分值为10分。最终获得分值越高,示指标改善越好。(2)运用汉密顿焦虑量(HAMA)测定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前后焦虑程度,0~6分=无焦虑,7~20分=轻度焦虑,21~28分=中度焦虑,高于29分=重度焦虑。(3)运用视觉模拟(VAS)疼痛量评定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满分为10分,得分越低示疼痛越轻。(4)详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通过发放自拟调查问卷进行评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躯体状态、心理状态、生活乐趣以及生活能力,每项指标的最高分值为10分。获得分值越高,示生活质量改善的越好。
1.4统计方法
SPSS20.0为此次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对比使用(±s)进行描述,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n(%)进行描述与χ2检验。当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后显示(P0.05),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第三篇;优质护理服务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年9月~年9月来我院诊治的例急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疼痛发生情况、生存质量、心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都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心率指标、疼痛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胃癌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胃癌;优质护理;护理满意程度;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
胃癌屬于恶性肿瘤疾病类型,具有发病隐匿、病程长、难治愈、危害性大等特点,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化疗及手术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创伤性和副作用,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引发感染甚至加重病情,所以在治疗胃癌时需要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1]。常规的护理措施无法满足多样化护理需求,对胃癌患者的综合状态改善效果不明显;而在该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对此,医院的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优质护理的胃癌护理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为年9月~年9月来我院诊治的例急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所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例胃癌患者中包含有60例男性(实验组32例、常规组28例)和50例女性(实验组23例、常规组27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为(52.63±10.12)岁;最短病程为1年,最长病程为15年,平均(6.78±0.45)年。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符合《中国胃癌诊疗指南(年版)》诊断标准、胃癌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排除臆想症、沟通障碍及精神疾病等患者[2]。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密切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胃癌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全面开展健康宣教:除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胃癌相关病理知识以外,还需要将胃癌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日常自我养护方法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提高他们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及配合度,并提高对维护护理的重视度。
(2)心理护理:①患者入院时需积极与之沟通,及时安抚其不良情绪;②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家属共同协商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的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法及心理护理方案;③向患者讲述多个治疗成功案例,鼓励与其他病患沟通交流,以缓解孤独等不良心理,同时吸取更多自我护理经验,提高抗病自信心。
(3)疼痛护理:①叮嘱家属陪同患者看视频、听音乐和阅读书籍等,以此稳定患者心态,转移患者注意力,从而有效缓解疼痛感;②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及朋友,都要积极与患者认真交谈,内容尽量避开疾病、压抑生活等方面的话题,以免消极言论打击患者抗病信心,增加疼痛感;③针对疼痛严重到患者已经无法忍受的情况时,需要给予镇痛治疗[3]。
(4)饮食护理:①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获取关于患者饮食方面的信息,根据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及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快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②叮嘱患者禁食生冷、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在进食后半小时,要尽量适当走动,坚持“少量多餐”原则;③结合不同治疗阶段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饮食方案。
(5)睡眠护理及运动护理:①叮嘱患者入睡前可使用热水泡脚,有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②对于严重失眠且热水泡脚也无法缓解的患者,则需要给予镇静药物治疗;③不管是治疗还是护理过程中,都需要引导患者积极运动。例如:在卧床时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活动四肢,避免血栓静脉炎等症状发生。下床后则需要通过散步、慢跑、快走等方式来进行康复训练,以预防便秘、腹胀等不良症状及并发症发生。
(6)环境护理:①病房要尽量保持安静,每天打扫,提高病房的整洁度、舒适度;②定时通风,控制好病房温度(20℃~28℃)及湿度(40℃~60%);③保护患者隐私,非必要时不允许太多人来探视。
1.3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使用自医院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责任意识、心理护理及服务态度等进行评价,总评分为分,分数越高越好。
(2)生存质量及心率:使用生活质量评分(QOL)进行评价,总分为分,分数越高越好;心率则使用专用的心率检测仪进行检测,数值越接近正常值越好。通常情况下,胃癌患者的心率都比较快,所以治疗后心率降低幅度越大越好。
(3)并发症及疼痛发生率: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误吸、吻合口痿。
疼痛分为Ⅰ级疼痛(无疼痛)、Ⅱ级疼痛(轻微疼痛可忽视)、Ⅲ级疼痛(轻微疼且不能忽视)、Ⅳ级疼痛(中度疼痛)、Ⅴ级疼痛(重度疼痛)、Ⅵ级疼痛(无法忍受)。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3.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中的数据信息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用“%”示;计量资料中的数据信息用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用(±s)示。用P0.05示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责任意识、心理护理及服务态度等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都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间对比有可比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验组与常规组的生存质量及心率对比
结果显示,护理前两者各项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93.69±3.78)分(81.91±5,52)];生存质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率明显低于常规组[(78.61±2.25)次/min(95.92±3.53)次/min],心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指标对比结果见2。
2.3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指标对比结果见3。
2.4实验组与常规组的疼痛发生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Ⅳ~Ⅵ级疼痛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18.18%63.63%),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指标对比结果见4。
3讨论
现阶段,我国胃癌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发病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所以必须不断提高胃癌治疗有效性。当胃癌发展到晚期时,患者的生存期会快速缩短且很难治愈,由此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胃癌的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性护理,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抗病信心及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都高于常规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两组的各项指标对比结果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更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更优于常规护理模式,除了能够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外,还能够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值得在臨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娟.优质护理服务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养生保健,,40(2):-.
[2]杨琳.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胃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10(11):-.
第三篇;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综合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干预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年1月~年1月收入的高血压患者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社区综合护理),分析预后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血压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改善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研究组综合满意例(98.06%),对照组综合满意89例(86.41%),P0.05。对比综合护理有效率:研究组综合有效例(97.09%),对照组综合有效93例(90.29%),P0.05。对比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4例(3.88%),对照组不良反应12例(11.65%),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升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有效率和满意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血压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综合护理;价值;血压控制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了提升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对高血压加强护理指导,预防病症恶化[1]。本次研究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年1月~年1月收入的高血压患者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例。研究组:男58例,年龄46.8~84.2岁,平均年龄(66.3±2.63)岁;女45例,年龄45.3~83岁,平均年龄(64±1.43)岁。对照组:男62例,年龄49.3~81.4岁,平均年龄(66.1±2.37)岁;女41例,年龄47.6~80岁,平均年龄(64.5±2.07)岁。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管理指导。采用座谈会或发放健康手册的方式,宣传高血压疾病以及临床的医护知识。
研究组接受社区综合护理指导,主要内容有:(1)做好心理干预。收集患者的基本病症信息,对比患者的个体信息,如病程、年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为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和影音资料,普及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和生活注意事项;为患者讲解情绪对临床血压波动的影响,让患者放松身心,多阅览书籍,改善负面情绪。(2)加强药物指导。通过上门宣教或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生活质量指标、血压指标、神经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分析经过护理指导后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满意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2]。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n(%)],予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为(±s),予以t检验。(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两组高血压患者基本信息对比。
2.2两组高血压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2.3两组高血压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2.4两组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满意率。
2.5两组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有效率。
2.6两组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现为血压异常,或伴随有气促、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临床尚未研发出根治高血压疾病的特效药物,故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治疗和生活管理,控制血压,预防病症恶化[3]。
从现有的高血压临床治疗现来看,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低,对高血压疾病的医护积极性也不高。不少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尚可控制血压,但由于自身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意识不足,在院外治疗期间往往存在自行停药、违背医嘱等行为。对比传统的院外护理指导,社区综合护理强调以人为本,在护理指导中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社区综合护理指导,可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临床不良反应,血压指标有所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分析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控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7(93):-.
[2]陈步凤,宋琼,任瑞,孙长华,刘志婷,苏婷婷.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度和知晓率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41(3):-.
第四篇:替格瑞洛联合急诊优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急诊优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年7月至年6医院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术前1周与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术前1周与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并于急诊期间实施急诊优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冠状动脉灌注情况,治疗前后LVEF、LVEDD、LVESD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灌注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VEDD、LVESD及血清IL-6、CRP、TNF-α、sCD40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急诊优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灌注情况与心功能,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格瑞洛;急诊优化护理;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3..04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而引起心肌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组织坏死,患者临床可现为胸骨后剧烈而持久的疼痛,该病具有发病急且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生活。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虽然介入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术后发生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较多,因此术后仍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氯吡格雷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抗血小板常用药物,该药能有效抵抗二磷酸腺苷,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但起效慢,藥效作用时间较短,距离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2-3]。替格瑞洛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可选择性地抑制血小板受体和二磷酸腺苷的结合,从而阻止血栓形成,且此药物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口服后胃肠道就能快速吸收[4]。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条理清楚,简化了急诊期间护理流程,同时优化交接与转运工作,使护理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救治,保证抢救工作的精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护理质量[5]。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年7月至年6医院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3、16例;年龄48~73岁,平均(58.53±7.2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7h,平均(4.35±1.14)h。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5、14例;年龄47~74岁,平均(58.96±7.8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6h,平均(4.27±1.3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心肌梗死》[6]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年龄45~75岁者;持续胸痛30min者;入院前1个月未接受其他治疗者等。排除标准:有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者;伴有恶性肿瘤与精神疾病者;有明显的手术禁忌证者等。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治疗方法入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嘱患者绝对卧床、吸氧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进行镇痛等。对照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术前1周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片(湖北亨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规格:mg/片)治疗,mg/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规格:75mg/片]治疗,mg/次;术后口服阿司匹林mg/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次,均1次/d。观察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1周口服阿司匹林mg/次,替格瑞洛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66,规格:90mg/片)治疗,mg/次;术后口服阿司匹林mg/次,均1次/d,替格瑞洛片90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2.2护理方法急诊期间两组患者均实施急诊优化护理:①优化急救流程。医院之前应准备好抢救器械、抢救药品;医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评估,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直接送到急诊抢救室,按照“定人、定时、定位、定责”四项原则对患者进行抢救,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心电图与血氧指标,采集患者血液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指标水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②优化护理人员监管、配置工作。科内成立全程优化小组,采用等级责任制的方法对组内护理人员进行排班,每组由组长、责任护士与辅助护士组成,护士长负责指导、监督工作,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护理措施的有效性。③优化转运交接。按照患者的病情制定严格的治疗方案与转运交接制度,对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实施手术,护理人员做好转运工作,再次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各个管路的通畅,确保能安全转运。
1.3观察指标①冠状动脉灌注情况。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共分为4级[7]:血管闭塞前端无复流为0级;在闭塞部位造影剂能部分通过,但远端血管不能充盈为1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剂能完全充盈,但正常冠状动脉血管比造影剂充盈清除的速度迅速为2级;冠状动脉远端血管造影剂能迅速、完全充盈并快速清除为3级。无复流发生率=(0级+1级)例数/总例数×%。②心功能。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③炎性因子。分别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2mL,以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第五篇:乙肝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应用于乙肝患者临床护理中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筛选年1月~年1月收治的乙肝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比较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护理效果
乙肝病程长、治愈难度大、容易复发,且有传染性,所以患者往往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因此,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在生活环境改善、合理用药、健康饮食、科学运动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帮助外,还需要重视患者心理问题,结合患者疾病认知和焦虑情绪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2]。本研究探讨了心理护理应用于乙肝患者临床护理中对焦虑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1月~年1月6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72岁,年龄均值(45.63±3.46)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36±0.45)年。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2~72岁,年龄均值(45.61±3.50)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42±0.4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乙肝临床诊断[3]:转氨酶大于正常值上限两倍以上,乙肝DNA阳性;(2)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3)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精神疾病;(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4)临床资料不全。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有(1)疾病宣教:对患者发放乙肝疾病宣传手册,说明乙肝病因、症状、治疗方案、预防措施、护理要点等,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积极配合护理;(2)生活干预:定时打扫、消毒病房,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人员走动,保持室内安静,保让患者充足休息。(3)用药指导: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结合患者既往病史、服药史等合理用药;向患者作药学服务,详细介绍药物机制、毒理、不良反应及药物相关影响等,确保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4)饮食干预:嘱咐患者健康饮食,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物质摄入,减少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摄入,促进抵抗力和免疫力提升,加快疾病康复。(5)运动指导:鼓励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根据自己的习惯、兴趣爱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例如慢跑、打羽毛球、瑜伽、太极等,促进肺部功能改善,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1.2.2观察组
本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首先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使用温柔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在对患者进行医疗处置的时候,动作轻缓,与患者实时沟通,考虑患者的真实感受,调整护理方式。
其次,认真聆听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乙肝病情和护理方案的问题,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直观认识,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再次,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找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原因,并积极引导,帮助患者自己发现心理问题,认识到焦虑、抑郁对病情康复和临床治疗造成的不利影响,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释放心理压力。
最后,结合以往病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要求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中,给予患者更多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让患者获得家庭温暖,减少精神负担,树立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其中,心理状态评价使用焦虑SAS自评量和抑郁SDS自评量[4],满分分,分数越高明心理状态越差。生活质量采用SF-36自评量[5],涉及生理、精神、社会、躯体四个维度,各25分,满分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数据均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
与护理前比,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活质量
与护理前比,两组患者SF-36评分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討论
乙肝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病,临床发病率很高,损伤人体肝脏,导致肝功能下降,对生活及工作影响都比较大[6]。以往临床上对乙肝患者的护理多采用常规护理,即在医嘱下为患者合理用药,提出饮食和运动建议,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常规护理在患者心理问题的干预方面有所欠缺,通常没有针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导致患者不良情绪持续加重,对病情和治疗失去信心,出现不遵医行为[7~12]。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一个方向,需要护理人员围绕患者实际病情和心理状态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因为患病和治病花销等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准确评估,以患者感兴趣或者擅长的话题出发,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对话交流、疾病宣教、生活干预等方式,帮助患者自己认识到焦虑、抑郁情绪对疾病治疗造成的影响,纠正其错误认知和行为,释放精神压力,缓解不良情绪[13~18]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在乙肝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应用于乙肝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婷.心理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16(6):-.
[2]赵红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19(7):-.
[3]汪素华.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13(3):-.
[4]汤明珠.支持性心理护理在减轻慢性乙肝患者不良情绪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