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星医药的喜与忧 [复制链接]

1#

复星医药的营销能力到底有多强?能在新冠出现第一时间找上德国药企拜恩泰科(BioNTech)代理复必泰;国产新冠药出现后第一时间代理阿兹夫定;国内第一家将CAR-T疗法推上市(代理);第一家做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独家代理的也是复星医药......一路走来,复星医药几乎赶上了医疗行业所有风口。仿制药、创新药、疫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流通,摊子越铺越大。然而,在“复星系”债务压力难解的当下,复星医药该何去何从?

8月30日,复星医药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0.22%,不含抗疫产品,同比增长约15%;实现归母净利润17.77亿元,同比增长15.74%,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3.73亿元,同比下降26.28%。

受此消息影响,截至30日收盘,A股复星医药报收28.5元/股,跌幅1.42%;H股收报18.9港元/股,下跌2.%。截至8月31日午间收盘,A股复星医药报收28.02元/股,跌幅1.68%;H股收报18.40港元/股,下跌2.65%。

抗疫产品拖后腿复宏汉霖喜盈利

对于扣非净利润下滑,复星医药归咎于五大因素:

其一,抗疫产品收入显著下降,但报告期内仍有团队和医学、市场等费用。

其二,控股子公司GlandPharma因美国市场竞争加剧以及部分产线停产升级等导致经营业绩同比下降。

其三,美元加息、升值等因素导致的财务费用和汇兑损失增加。

其四,由于人力成本增加、新并购公司的影响及拟并购项目咨询费用等影响,管理费用同比增加3.66亿元。

其五,创新药等投入加大,研发投入同比增加3.07亿元。以及持有药师帮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天津药业部分股权等非核心资产出售收益,使得报告期内集团实现非经常性损益4.05亿元,同比增加7.31亿元。

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各项指标同比均在增长,但第二季度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下降3.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1亿元,同比下降27.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3亿元,同比下降57.3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37亿元,上年同期为9.55亿元。

主营业务分产品来看,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贡献较大,实现36.99亿元,毛利率高达79.54%;抗感染核心产品营收33.1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但是毛利率高达55.94%。

重要控股子公司有三家,分别是重庆药友、万邦医药和印度GlandPharma。这三家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74亿元、41.66亿元和1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3亿元、4.34亿元和1.37亿元。

主要控股子公司方面,复宏汉霖8月25日公布的中期业绩算是一个惊喜,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5亿元,净利润2.4亿,主要得益于汉曲优和汉斯状两款产品提速放量,实现了半年度盈利,被业内誉为是“首家盈利最具含金量的18A创新药企”。

复宏汉霖能率先在中国创新药企业亏损的大背景下盈利,的确值得复星医药夸一夸。毕竟,复宏汉霖在IO肿瘤免疫、ADC领域已有研发优势,能将研发、商业化、国际化能力集中体现在业绩上,值得可喜可贺。

报告期内,复星医药集团共有5个创新药(适应症)、10个仿制药(适应症)获批上市;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适应症)、34个仿制药(适应症)申报上市(NDA);7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IND)。

四大隐忧制约商誉超百亿

公开资料显示,复星医药的控股股东为复星高科技,实际控制人为郭广昌。截至年6月底,该公司的总资产为.4亿元,负债总额为.94亿元,净资产为.5亿元,商誉为.59亿元,占净资产近20%。

代表集团内创新力量的复宏汉霖为本次半年报增添了一丝喜悦,然而,复星医药的忧虑并不少。

忧虑一:抗疫产品销售下滑。

随着新冠疫情常态化,抗疫产品对药企的营收贡献不断下滑,复必泰和阿兹夫定均属于复星医药的抗疫产品。在半年报中,公司并未披露详细的销售数据,但提到,制药业务业绩部分下滑是因为抗疫产品销售下滑导致,尽管捷倍安(阿兹夫定片)在报告期初有一定销售贡献,但复必泰疫苗销量显著下降,且报告期内仍有相应的团队和医学、市场等费用发生。

忧虑二:商誉破百亿。

截至6月底,复星医药商誉为.59亿元,而在一季度末,其商誉共计.6亿元,占净资产的18.6%,商誉越来越高,引发监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