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京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全面提升产业能级, [复制链接]

1#

有一种四通八达,叫做“江北枢纽”;有一种山清水秀,叫做“江北青绿”;有一种人杰地灵,叫做“江北人才”;有一种跨越发展,叫做“江北速度”……扬子江畔,一座现代化新主城正强势崛起。

城市的崛起常常源于产业的崛起。

作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自成立以来,锚定“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紧扣“两城一中心”产业方向,逐步形成特色鲜明、链条完善的“3+3”产业体系。

全域地区生产总值从年.8亿元跃升至年的.7亿元,GDP占全市比重超过1/5,较成立之初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亿元跃升至年的.7亿元——这一串闪亮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求突破的担当与作为。

01

转型升级

做强优势产业

在国家赋予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打造“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因此,从成立之初,江北新区就把发展现代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发展现代产业,江北新区并非推倒重建,而是坚定不移实施“做强做精优势产业”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双管齐下的战略。

曾几何时,钢铁和石化一直是江北大地上的产业标签,虽然产业规模可观,但由此带来的能耗、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始终制约着区域整体发展。

江北新区成立后,顺应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要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升级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由此开启了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园区坚持新兴产业“加法”与传统产业“减法”并举,把产业结构调轻、调优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逐步形成以新材料为发展导向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

如今,在新材料科技园创新材料展示中心,从遁入海底的钻井平台、飞向太空的火箭,到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鞋、化妆品、包装盒,数以万计的产品都能在科技园找到源头。走进园区,道路两侧的绿植、清澈的河道、精致的口袋公园……几乎闻不到一点异味,颠覆了人们对化工园区的传统印象。

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始终贯穿于江北新区成长的全脉络。目前,在原有产业基础上,新区已形成新材料、智能制造、汽车及轨道交通3大优势产业。

新材料产业已形成石化、碳一两大主导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醋酸及其衍生物生产基地、EO/PO及其衍生物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企业余家,包括中国石化、德国BASF、美国空气化工、塞拉尼斯等28家世界强、全球化工50强及细分市场领先企业。

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培育迪威尔高端制造、工大数控等具有行业影响力、发展潜力的“链主”企业。目前,新区已拥有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汽车及轨道交通产业依托中车浦镇车辆厂为龙头,形成集整车制造、大部件制造、零配件制造、轨道交通服务等产业链;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上汽集团新区基地,形成集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和服务保障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产业链。

02

精心培育

壮大新兴产业

在全市经济发展的版图上,江北新区承担着打造“新的重要增长极”的作用。如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江北新区一直在发展新兴产业上做文章。

围绕我市高质量发展八大产业链的目标,江北新区自成立之日起,就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3大新兴产业全链条发展,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已集聚上下游企业余家。

今年8月,“年南京市独角兽、培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榜单”发布,江北新区在培育这些“新物种”企业中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榜单显示,江北新区独角兽企业4家,培育独角兽64家,两项合计占全市33%,数量和占比在全市各板块中排名第一;瞪羚企业43家,为全市第二。

分析榜单不难发现,在新区68家独角兽和培育独角兽企业中,生命健康领域企业32家,集成电路领域企业30家,这两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占总数的91.18%,表现格外抢眼。

方向对了,事半功倍,发展产业和培育企业更是如此。

作为新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主阵地,研创园此次共有38家企业上榜,孵化“新物种”的环境和能力充分显现。集成电路企业芯华章从去年的培育独角兽企业晋身为今年的独角兽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公司负责人表示,“芯华章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这与政策的红利和良好产业环境密不可分。”

在生命健康领域,南京生物医药谷共有40家企业入围榜单。独角兽企业世和基因的负责人表示,从创业之初“一企一策”的全方位服务,到后来创业团队人才项目的申报,再到助力企业扩大产能提供土地政策支持,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政府都给予了巨大支持。

“新物种”企业的加速奔涌,只是江北新区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处缩影。目前,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已集聚了新思科技、长晶科技、展讯半导体、创意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以IC设计为核心,以光电子芯片和射频芯片为特色,涵盖制造、封测、材料、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链结构,培育了众多独角兽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逐步形成以生物制药、化学药和医疗器械为主体,基因检测、第三方检验服务为特色,诊断试剂、精准医疗、细胞治疗等领域为潜力的产业体系,培育了健友生化、先声药业、集萃药康等8家上市企业。

03

多措并举

优化营商环境

经济发展的加速跑,离不开一流营商环境的“保驾护航”。一直以来,江北新区以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运营成本最低”的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为目标,对标国际一流、坚持创新突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江北新区创新重大项目推进方式,实施提前介入,全程服务跟踪,建立“江北新区直管区重大项目常态化会办推进机制”,完善《江北新区直管区重大项目推进管理办法》,聚焦要素抓保障,以“闭环化”的管理模式加速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年,新区列入省市重大项目64个,总投资规模.5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8亿元。1—8月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1.3%,超序时进度4.6个百分点;17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6个,开工率94.1%。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聚焦项目、聚焦企业,不断延伸服务内涵和提升服务水平。去年2月,医院工作人员拿医院《行业综合执业证》。过去,企业开办深受多头审批、多重申报、多次核查等问题的困扰,“一业一证”改革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等手段,大幅提升企业开办速度及便利度;去年10月,“华泰—江北扬子1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挂牌敲钟,项授权专利“打包上市”,可为江北新区19家科技型企业融资1亿元。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方式,真正解决了企业融资的痛点和堵点。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新区始终坚持以市场主体为根本,针对企业进行政策满意度调研,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先后出台“三个一批”、《优化营商环境30条》、“纾困16条”等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从年开始,新区先后对南京市三个“条”和《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进行细化研究,梳理新区任务,整理新区工作方案;年,新区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指数,并作为承办单位顺利完成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组织保障工作,并作为参评单位取得了优异成绩;年,《江北新区(南京自贸片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30条(年)》正式发布,包括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构建精准监管体系、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扩大市场开放透明度、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国际化法律服务等六个部分,覆盖了营商环境优化的方方面面……一系列高能的政策和创新的服务,让营商“软环境”转化为发展“硬实力”。

04

夯实根基

助力乡村振兴

仓廪实,天下安。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江北新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助力。

江北新区共有涉农社区35个,行政村8个,农业人口7.18万人,耕地面积7.79万亩,养殖水面4亩。尽管体量不大,但新区的“三农”工作也形成了自身特色。

高质量实施农业产业延链锻链补链行动。重点推进新区特色葡萄产业链发展,以盘城全域旅游、滁河风光带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葡萄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实现综合收益2亿余元,以葡萄为特色的农业园区示范效应逐步彰显。此外,大力推动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出台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补助办法,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强化种业培育,南京艺莲苑花卉成功申报第一批江苏特色优势种苗中心、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十余个观赏荷花新品种获中国第十届花卉博览会展品类、科技成果类双金奖。

高水平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制定“返贫保”政策,做实做细精准防贫保险工作,通过组织专场招聘活动,提供环卫工、网格员等公益岗位,帮助低收入困难群体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高标准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成立新区长江禁渔联动执法中心,构建渔政、公安、海事、水上派出所等多单位联动执法体系,不断夯实“人防+技防+机防”工作体系。在大力推进退捕禁捕落实落地的同时,江北新区从生态循环角度出发,举行增殖放流活动,有效补充和恢复长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今年是江北新区获批成立7周年,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成立3周年,站在新的起点,江北新区的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锚定目标,笃行实干,在打造“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的征途上,江北新区将开启新的征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