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红牛RB7"火星车":细节设计减小阻力是关键
在F1历史上,舒马赫曾经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同为德国人的维特尔近两年一飞冲天,成为F1赛道上又一个王者。然而此时,人们津津乐道的却是伴随他卫冕成功的RB7赛车。很多人认为,与其说维特尔时代到来,不如说红牛迎来了春天。
【壹】
没有车神 只有神车
12个杆位、9个分站赛冠*、4个亚*和2个第三名,当然,还有最年轻的两届冠*头衔,维特尔成了F1新王者。不过正如阿隆索所说,维特尔是最好的车手,并且他还在一支最好的车队。中国车手江腾一也认为:再也不会有车神,只会有神车。
维特尔拥有出色的技术,但是别忘了他还拥有着本赛季最为强劲的赛车。天才设计师纽维的RB7在本赛季表现出的统治力令人咋舌,RB7甚至被戏称为火星车。RB7赛车到底有多强?除了让维特尔提前4站锁定年度总冠*,RB7还包揽了本赛季已经进行的15站比赛的杆位,追平了F1单赛季车队杆位纪录。
本赛季的排位赛,对于其他车队来说就如噩梦一般。红牛车队的两位车手,维特尔的12个杆位和韦伯的3个杆位,让排位赛变成了RB7赛车的专场表演时间。而不擅超越的维特尔也正是依靠首位发车的优势,最终锁定了冠*头衔。
强劲的赛车成为了维特尔获胜的关键。在本赛季的比赛中,维特尔在落后阶段的表现一直为人所诟病。如果能获得领先位置,维特尔往往能驾驶着RB7不断地刷新单圈最快纪录。但是在英国、德国和匈牙利三站比赛中,维特尔在落后的情况下都没能完成反超。对于这一点,阿隆索表示:“当你拥有一部具备统治力的赛车,确实更容易赢得杆位和比赛。”在日本站的比赛结束后,汉密尔顿在接受BBC采访时,就认为赛车的乏力让他失去了竞争的机会,“我在比赛中一直感觉缺乏抓地力,我依然需要想办法为赛车找到更多的速度。”
【贰】
拼车时代 规则无奈
作为一个看了20年F1的老车迷,知名车评人颜宇鹏认为,如今的F1精彩程度大不如前:“赛车性能突然成了一个影响赛果的非常突出的因素。而近四五年的F1,每个赛季接连出现‘火星车’,各车队之间对赛车技术的争议此起彼伏。F1主办方的主要精力几乎都耗在了如何不断修改规则去制衡那些‘火星车’,但却依然不见效。” 曾经让人们惊呼的超车画面已经越来越少了。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让赛车越发成为主导比赛的最关键因素。[1][2]下一页对于这一点,莱科宁最有发言权。从F1转战WRC的莱科宁认为,在F1的比赛中,车手对于比赛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小了,“在WRC,无论你是驾驶雪铁龙、福特还是Mini,速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F1你能看到两部赛车之间有3秒的差距,你想通过驾驶技术来提升名次是办不到的。因此如果你驾驶的是最棒的车,你就能更容易获胜。”
同样驾驶着“火星车”的韦伯相较于维特尔,成绩的确没有那么光鲜。但是如果将维特尔去掉,重新计算积分榜,你会发现,占据头名的依然是驾驶RB7的韦伯。
F1开始越来越没有“人味”了,车手的技术只能成为陪衬。对此,莱科宁也有一番精妙的言论,“我认为塞巴斯蒂恩·勒布驾驶我的赛车也会同驾驶他的赛车一样快,但是换做F1就完全不是这样了,因为赛车性能是那么不同。维特尔的车当然非常棒,所以这很难说。尽管我之前曾经胜过维特尔,但是至今未能胜过勒布……”或许,这才是冰人真正离开的原因,他不想拼车。
【叁】
神车揭秘 减小阻力
在2010赛季,纽维的RB6就曾让世人惊呼。而在RB6取得了成功之后,作为提升版,RB7更加优化了车身的部件。对于空气动力学的尊重和运用,让RB7成为了阻力最小的一部赛车。
这一点从变形鼻翼的设计就可以看出。RB7的高鼻锥设计让车子本身的触风面积降低。为了平衡变形鼻翼和乱流所带来的困扰,RB7设计的鼻翼都很简单。气流在前部进行了第一次拆分,一部分作用于鼻翼的变形之后打向轮胎变成乱流,另外一部分鼻翼中间气流,顺着引导板进入中部第二次整流。
此外,水滴形的物体拥有最好的通过性,以及最小的阻力,而RB7的底盘就是水滴形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让气流不会在中部产生更多的阻力,更好地通过中部,进行最后一次整流之后快速排出车外。这让气流对于车子本身的附着力变得更小,从而速度更快。但是这样形成的涡流也会阻碍速度。RB7的解决办法是用车身内部气流,通过气流烟囱对涡流进行破坏。而因为减小阻力而受到影响的下压力也在纽维的设计下得到修正。纽维利用废气扩散器,使气流快速通过底盘和扩散器,让车子底部形成一个真空区域达到负升力,并且把车子原有的下压力绝对的放大化。这也让RB7拥有了先天的下压力优势。
在自由减阻的排位赛中,红牛拥有更早打开DRS增加启动加速的优势。但是到了正赛,DRS使用会受到限制。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赛季红牛能够包揽排位赛杆位的原因。
前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