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杨明月歌剧演绎中国故事难免水土不服
TUhjnbcbe - 2020/7/31 12:03:00
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杨明月:歌剧演绎中国故事难免水土不服


近日中国歌剧节开幕,中国歌剧来了个集体大亮相,武汉琴台大剧院演出了原创歌剧《高山流水》、《赵氏孤儿》等,但对比国外歌剧《茶花女》、《图兰朵》等经典在中国一票难求的现状,中国歌剧在本土市场上的竞争力仍处于下风。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为何观众不买账呢? 笔者也看了这些原创歌剧,认为不是演唱者出了问题,而是歌剧在中国本身就患有水土不服的症状。那些已经习惯去听外国经典歌剧的听众,听了中国原创歌剧,感觉不正宗,而那些喜欢中国古代戏曲的观众,去看中国歌剧,也会有点难受,感觉不是那个味儿。中国原创歌剧这样尴尬的处境,难免让从事歌剧艺术的中国人心里难受。 其实,中国人去演绎外国歌剧没有丝毫问题。但是,拿歌剧演绎中国故事时,就难免不伦不类。问题在于,歌剧是西方民族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形成的审美需求不相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方式就是“看戏”,纵观中国戏曲,唱念做打贯穿始终,热闹、好看,这些视觉性因素始终是戏曲的一大特点。因此,对于中国历史故事来说,叙事性是其重要特征。其情节往往多条线索交织,极具复杂性。就拿《赵氏孤儿》来说,上一辈的恩怨情仇、换孤的曲折跌宕、下一辈复仇的惊心动魄,这么多的线索、这么复杂的情节,用歌剧来演绎,就如同用中国戏曲演绎《巴黎圣母院》,可以说是用错了形式。 歌剧发源于西方,是一种建立在音乐基础上的艺术形式。虽然在西方歌剧中也有故事、情节表演,但这些因素必须统领在音乐这一主体之下,因为外国观众早已早已形成了以“听”为主的审美体验。也正因此,歌剧是抒情为主的艺术,它以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去吸引听众,这也造成了它往往表现题材重大、具有史诗风格的悲喜剧。但是,中国恰恰缺乏这类史诗性的悲剧作品,往往没有西方那种涉及命运的超越性故事作品。而歌剧的剧本不好,演员唱功再好,恐怕也无济于事。 那么,难道歌剧在中国真的就没有施展之地了吗?当然不是。艺术没有国界,中国也有喜欢歌剧听众。但是要把歌剧真正中国化,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中国文化消费土壤也会随之改变,随着土壤的改变,中国歌剧的“水土不服”症也就会慢慢消失。 杨明月


:杨虹磊)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明月歌剧演绎中国故事难免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