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科伦药业随想
TUhjnbcbe - 2020/12/3 10:54:00
设计招聘微信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20.html

有朋友留言问怎么看科伦最近出台的研发部门股权激励,为何不使用科伦药业自身作为激励平台,而要搭建两个新平台。老实说,对这个问题,资料细节掌握的并不够,想了几天,只能勉为其难谈一谈个人的不成熟想法和思路。

我觉得,股友提出的用科伦药业做激励平台其是比较麻烦的:

1,科伦药业普药业务相当长时间内占比还是高,会影响总体估值提升空间。如果用科伦股权来做激励,还有个问题,股权从何而来。研发都没钱,大笔回购更没钱。如果定增,20%折扣率,对科学家而言,科伦现在的整体估值对其吸引力不大。博泰如果单独上市,其估值吸引力就不一样了。这样,有利于激励科学家,也有利于吸引人才加盟。

科伦这个股权激励比例还是可观的,但是,现在的公告缺少细节,只是划出了一个池子,留出份额,估计是为了便于同步推进外部融资和独立上市。科伦这次公告,是有些意外,第一次对公司的远期发展计划,做出了一个清晰的披露,有利于投资人做出自己的决策。对于博泰上市,我个人不是很赞同,但也能理解,不反对,因为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是一个多赢的思路,当然,将来还需要得到更多细节信息来确认这个判断。

科伦的资本运作应该是分三步走,第一是川宁分拆,第二是博泰,第三才是研究院。这个过程应该不会短。博泰虽然目前已经是股份制,但是注册资本还没有变。研究院更是连股份制也还没做。

2,上市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融资,博泰起码有15%—20%的股权融资空间,而且上市后,等于打通了融资通道,可以多次发债或自行借贷来解决研发支出问题。这是合并在科伦里面,母公司所给不了的。科伦和恒瑞他们比,先天本就有不足,如果后天再不想办法搞钱去为创新做投入,只会被落得更远。一旦确立分拆,科伦未来只能在平台价值上,想办法去增加收益了,当然,有了资源就有空间,方法还是很多的。也算是活棋。

3,现在研发已经过了metoo时代,必须要搞真创新,但是真创新,花钱会跟流水一样,百济就是这样烧钱的例子,而且创新产品的开发风险比较大,根据CMR样本数据,-年,这还是创新难度比较适中的时代,创新产品成功率是7%,而从成功率相对比较大的三期做统计,走到终点的创新产品,成功率也只有62%。国内以前创新成功率比国际水平高,主要是因为开发的多数都是难度比较低的metoo产品,如果创新难度提升,自然开发风险也会同步提升。所以上市其实是一道风险隔离墙。

很多药企,近年来都在私下频繁接触风投。分拆创新部门,这应该是国内医药行业创新转型的一个发展趋势。三生,天士力,复星已经先走了一步,连过去不愿意上市的豪森,也开始做资本布局了。等将来博泰上市后,应该会演变为初创企业,很可能是一家长期微利或不盈利企业,全靠高估值吸引再融资来维持。对于创新企业而言,投入和产出比例不一定能协调,自身盈利很长时间都未必能覆盖研发投入。

科伦到现在还在为川宁买单。10年。

2.科伦成为平台价值,实打实的看业绩,估值溢价就难了。

3.科伦的现状,决定了上市公司更多的是融资平台。

4.激励的操作上完全可以做到用上市公司的股权。只是管理层优先考虑的非中小股东利益。

投资川宁让科伦失去了10年,博泰上市有很大概率让科伦再失去N年。

收起

平台企业确实就没有了创新企业的高估值,对业绩波动的影响会更依赖一些。但是,我现在对研发创新,也是有些警惕,现在市场导向下,研发难度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大,比如恒瑞治疗乳腺癌的马来酸吡咯替尼片联合用药项目,刚进入三期,就已经花费就高达7个亿,这就意味着如果临床走不到终点,亦或是拿到准生证,却看走眼了市场,损失是巨大的。分拆有个好处,是多了一个防火墙,这也是一弊一利吧。研发效率的事只能是看了,这个还真不敢说。

未来搞新药,年投入30亿,很可能都不算是行业内投入特别高的。现在创新企业大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自身光环大,但是长期处于亏损边缘,只是一个投融资平台。而在其光环外,围绕其业务做承接配套布局的,才是真正背后盈利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则没有高估值,创新企业核心投资人兑现利润的工具主要有两条,一个是关联配套,一个是股权收益。将来博泰与科伦一旦真的分拆,其业务关联关系条款非常重要。

博泰上市后。我个人非常希望的是,其与科伦将成为委托开发关系,其产品的国内市场独占权,原料药,生产,销售等配套要留在科伦,这样的话,科伦股东的利益还是能够做到最大化的,而开发风险则被隔离,损失的只是一部分泡沫估值,股东还是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只是这一部分,我暂时无法确定。博泰的经营范围里面,也有生产和销售。这就要确定科伦未来大分子产品的产地和产品独占权的具体问题了。这一块目前我没有资料,所以无法进一步做分析。

回到现实,我认为,帮助恒瑞获得大发展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要复制恒瑞的成功路径,几乎不可能。科伦只有把川宁和博泰都分离出去,不再输血,其基础业务的利润才能得到真正体现,等有了资源,就可以加大国际成熟产品的中国独占权引进,拓宽销售管线。也可以通过外延式发展,搞一些好的项目收购。现在是条件不够,相信很多机会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没办法把握。眼下,不管未来如何,我觉得,都需要先把经营效率提起来,而研发部门的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落实,应该就是一个契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伦药业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