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http://m.39.net/news/a_6288655.html01贝达是中国创新药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的一部活历史。贝达的三个创始人是第一批回国做创新药的人。创新药在中国,从无人问津到热烈追捧,从众星捧月到遍地开花,贝达都在其中。贝达走到今天,优势明显,缺陷也不少,是它过往的经历和中国社会变迁的累积。我们观察它,只能放在过往行业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去追溯、去分析、去理解,也只有从现有的条件出发去展望、去期待。02站在股东共同利益的角度去看贝达。我们欣赏它、认可它,是因为它一如既往坚持做药的质量标准,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的企业风格。我们责备它、批评它,是因为我们希望它不要小富即安,要继续有创业敢拼的勇气,要有危机意识、要继续走在行业的前列。03几年观察下来,我觉得贝达几个方面的优势仍然明显:第一是坚持从严把控质量,坚持做好药。这一点在遍在开花的药企里是难能可贵的。虽然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但能坚持下来不容易。不象有些企业,明知副作用明显、效果一般的药也在往市场推。贝达坚持把自己研发的三代药砍掉宁愿花钱去买效果更好的药,这在目前的环境下是很稀缺的品质,值得赞赏。第二是坚守自己所长,全面布局肺癌领域,在一个领域做深做透。这种有取舍、能坚持的品质非常可贵。第三是坚持两条脚走路,引进和自研并行。很多人看不起引进,觉得引进无非是砸钱的事。其实引进和自研一样都是高风险的投资,在信息不完全对称情况下更考验人的眼光。贝达最早做到这一点,引进的几款药数据很不错。第四是现金流较好,依靠现有产品也能满足现有管线的资金要求,过小日子没有问题,不象初创类生物技术企业,不融资就活不下去,贝达已经过了这个阶段。04贝达的缺陷。第一个缺陷是管线集中于小分子靶向药,对免疫疗法布局不足。从肿瘤药这个行业看,研究的热点或者说新技术转移到大分子为主的免疫疗法上去了。如果免疫疗法得以突破,癌症能大规模治愈,靶向药就会彻底失去市场。尽快布局好以大分子免疫疗法产品关系到贝达的未来,而且联合治疗、ADC都需要去布局大分子药物。第二个缺陷是股权激励不足。贝达在早期创业阶段融资困难,稀释的股份太多,实控人持有的股份也不多。而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更少得可怜。目前持股最多的是两个销售一线的总经理各10万股,真正高管副总裁一级的最多只有5万股,包括万江、毛力和王家炳都是5万股。现有团队如果不包括丁总,实际持有公司全部股份可能也就1%左右。这和一个以人为核心,以研发为核心的创新药企业似乎很不相称。现在创新药企业遍地开发,资深有经验的创新药人才都很紧缺,如果不解决好激励问题,人才流失是必然的。第三个缺陷是效率低、执行力差。公司很多项目,从批准到临床,从临床到申报NDA,从NDA到核准,时间上都比别人长,预期一再延后,比如CM数据锁定都快一年了还没有申报,恩沙一线也是不断延期。这可能是公司精打细算,凡事自己动手,不愿花钱找专业CXO企业协助有关。但一拖再拖不断延后在贝达成为常态后,和业内创新药突飞猛进、快速高效的风格反差明显。05上面三大缺陷怎么解决?去香港上市是关键。通过香港上市,解决资金问题,可以大量招聘人才,用高价找牛人,把免疫疗法的短板在短时间内解决掉。同时,有了钱,用CXO也好,招人也好,可以把目前的管线大力往前推进。效率低的根本也是因为缺人没钱,有了钱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香港上市,用期权做激励,让企业市值和管理团队利益挂钩,既不会摊薄现有股东利益,也解决了管理团队个人资金不足的问题,团队激励不足的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因此,香港上市是贝达解决现有问题的关键,是一步可致满盘全活的大招,是必须尽快完成、一步也不能迟缓的大事。以信达生物为例。年底信达生物在香港上市,当时,信达人员只有贝达的一半,没有一个产品上市,市值亿左右,不到贝达的一半。到年底,两年多时间,信达已有四个产品上市,今年有9个产品NDA,公司预计5个会批出来,人员人,已经是贝达的两倍多,市值0亿,两年多时间涨了10倍。原因是什么?是信达通过香港上市和几次融资从市场拿了亿,大肆招兵买马,迅速扩大规模,在创新药的大潮中抓住机会突飞猛进。贝达现在有了香港市场的准入证,却在门口犹豫不决。如果还在纠结于价格高低、一时的得失,格局未免太小了点。成大事者,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在关键时点,要敢于决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文章作者:诗书年华
欢迎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