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早网
4月29日,浙江圣兆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兆药物”)发布了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85,,.07元,创新制剂研发管线增至22个。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在新三板资金募集累计达到89,.20万元,数额超过了多数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募资金额,募集资金结余44,.08万元。截至年报披露日,已有15家券商为圣兆药物股票提供报价做市服务,助力公司冲刺北交所IPO。
过去一年,圣兆药物在产品研发和上市筹备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根据年报显示,圣兆药物已有4个研发项目推进到了临床研究阶段,预计年开始将陆续有产品获批,连续亏损状态将得到改善。公司表示目前研发资金充足,研发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上市筹备方面,圣兆药物于年底向浙江省证监局申报北交所辅导并获得了受理,正式向北交所发起IPO冲刺。公司目前市值超32亿,年及年研发费用合计,,.20元,已远超北交所标准四的市值和财务要求。
在研创新制剂22项,前五项累计投入超2亿
报告期内,圣兆药物持续加大在微球、微晶、脂质体、纳米粒和缓释植入剂领域的研发投入。相比半年报披露的14个研发项目,年报显示,圣兆药物在研创新制剂扩增到了22个,新增纳米粒研发项目,研发投入前五个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24元。
目前,圣兆药物在研项目中有4个产品已推进到临床阶段,根据公司公告显示,分别为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长效奥氮平注射剂,涵盖了脂质体、微球和微晶等高精尖技术。其中,进展最快的为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日前公司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申请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上市许可,并获得了受理。
此外,年报显示,圣兆药物还有4个项目处于车间工艺验证阶段和正在开展生产线建设阶段,11个项目处于小试、中试放大研究阶段,以及3个原料药产品分别处于完成车间工艺验证、中试放大研究和工艺开发阶段,已逐步形成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
圣兆药物研发的高端制剂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包括增强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减少给药频率、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所研品种临床销量也非常可观,如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年国内销售额超41亿元,注射用亮丙瑞林微球年度国内销售规模超42亿元,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注射液的原研强生公司21年全球销售额超40亿美元。
新三板累计募资近9亿,做市商增至15家
作为北交所后备*企业,圣兆药物在年6月挂牌新三板后一直被各路资本看好。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在新三板历经四轮融资,累计募得资金近9亿元,年更是顶额募资3.1亿元,由领投机构投资额2亿元、多家券商跟投。年底公布上市计划后,何时登上北交所是各路投资者比较
年报显示,年圣兆药物新任了4名独董,董事会成员扩充为12名,已满足北交所对于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的要求。此外,公司在年底更换主办券商为中金公司,中金公司在未盈利医药企业保荐上市方面有丰富经验,不仅可为圣兆药物的北交所之旅保驾护航,未来还可助力圣兆药物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内部治理方面,圣兆药物于年3月向58名核心员工完成了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进一步增强了员工凝聚力,确保公司上市期间的团队稳定。
圣兆药物的资本市场价值也可以透过做市商加以印证。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圣兆药物做市商新增至15个,做市商数量在新三板创新层企业中排名前列。此外,圣兆药物历次股票发行吸引了海通证券、兴业证券、万联证券、太平洋证券、东北证券、红塔证券等券商做市商的积极参与认购,以真金白银彰显了对企业发展潜力及价值的认可。
年实现商业化,打开估值空间
展望未来,年报透露预计年开始公司将陆续有产品获批,第一款商业化产品预期为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加上后续多个数十亿市场的重磅药,圣兆药物或将迎来业绩上的爆发,叠加创新制剂上强大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以及产品管线的持续扩充,公司投资逻辑以及估值模型有望得到重塑。
在产品上市后如何实现快速销售的问题上,圣兆药物也提前做了布局。年1月,圣兆药物与海正药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复杂注射剂的研发、注册、生产、销售各环节开展战略合作。2年4月,圣兆药物与海正药业再次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在脂质体微球等产品的销售、资本层面以及产品国际注册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海正药业旗下有专门从事CSO业务的销售渠道,未来可助力圣兆药物完善“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年12月30日,NMPA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旨在加快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未来5-15年,药品高质量和创新发展将成为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微球、微晶、纳米粒以及脂质体等技术,国内市场竞争者较少、需求巨大,在集采压力下开始成为炙手可热的研发赛道。作为国内高端复杂注射剂的领*企业,圣兆药物在研产品线丰富,产品上市指日可待。借助北交所的改革东风和制度红利,公司有望实现快速转型升级,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乃至细分行业的“隐形冠*”。